"你吃的火锅底料里,会不会混入工业猪油?"这个毛骨悚然的问题,随着广西玉林李某非法炼油案的曝光再次引发热议。尽管官方通报强调"未流向食品领域",但2540公斤无证猪油的生产体量,暴露出工业油脂监管链条上触目惊心的漏洞。
黑色产业链的野蛮生长
在玉林市旺卢村石公岭的临时铁棚里,李某用最原始的设备搭建起"炼油作坊":没有防尘措施、没有排污处理、更没有食品生产资质。这种"三无"作坊却能持续运作3个月,累计生产2.5吨猪油,暴露出农村地区隐蔽式非法加工的顽疾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作案成本之低——1.59万元的涉案金额,折射出违法者"小作坊、快周转"的投机心态。这些游离在监管盲区的"幽灵工厂",往往选择城乡结合部流动生产,用"打一枪换一个地方"的方式逃避打击。
工业油脂流向的监管盲区
通报中提到涉案猪油"销售至附近油脂公司作工业用途",这恰恰揭开了监管最薄弱的环节。目前工业用油脂仅需提供购销合同即可流通,但对其原料来源、加工资质却缺乏溯源管理。现实中,不乏黑心商贩将餐饮废油、病死动物油脂混入工业油销售。
更严峻的是,工业油脂与食用油脂价差可达3-5倍。在利益驱动下,曾有多起案件曝光工业油脂经简单处理后回流餐桌。2023年江苏查获的"地沟油火锅店"案,就是通过虚假标注工业油品名完成洗白。
筑防火墙需要三维发力
要切断这条灰色产业链,必须建立"原料-加工-流向"全流程监控。深圳已试点工业油脂二维码追溯系统,要求使用单位扫码登记用途;浙江则对油脂加工企业实施"黑名单"联合惩戒。
消费者也需提高警惕:正规工业油脂外包装必须标注"禁止用于食品"字样,且颜色、气味与食用级有明显差异。若发现可疑油品,应及时通过12315平台举报。
食品安全没有"侥幸"二字。每一次对监管漏洞的修补,都是对生命健康的郑重承诺。当我们为玉林这起案件未波及餐桌而稍感宽慰时,更该追问:还有多少"李某"正在监管的阴影里铤而走险?
天创优配-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有哪些-炒股配资app-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