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,马云一句“未来房价如葱”引发全民群嘲。 彼时北京一套老破小能炒到500万,深圳业主坐地起价一天涨50万,没人相信房子会“贱如葱”。
可时间这把杀猪刀,硬生生把预言劈成了现实。 2025年的今天,鹤岗5万一套房、天津武清楼盘单价暴跌60%、杭州法拍房2.3折甩卖……楼市魔幻得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。
铁岭10万就能买套精装两居室,阜新市中心挂牌价跌破2000元/㎡,安徽资源枯竭型城市甚至打出“30万买三居室送车位”的广告,这价格还抵不上深圳一个车位的首付。
开发商为了卖房,营销手段堪比魔幻现实主义:首付0元只是起步价,“三年保价承诺”成了标配,山东某楼盘甚至承诺“买房送十年物业费+终身免费通马桶”,被网友调侃“房企卷成了保姆公司”。
上海浦东某次新房挂牌价相比2023年缩水15%,业主主动降价50万仍无人问津;深圳龙岗有投资客跪求中介:“只要有人接盘,我贴20万装修费! ”
北京西二旗这个曾经“码农抢房如抢白菜”的片区,如今二手房挂牌量暴增一倍,中介吐槽:“以前买家加价抢房,现在业主自砍首付求人看房”。
上海内环的学区房依然坚挺,静安区某老牌小学对口小区成交价稳定在9万/㎡;而与之形成讽刺对比的,是天津武清某楼盘:2020年巅峰期卖2万/㎡,现在挂8000元/㎡却被嫌弃“周边连急诊医院都没有”。
2025年全国人口连续第三年负增长,新生儿数量跌破900万,而60岁以上老人突破3.1亿。 东北某县城房产销售苦笑:“去年全县只卖出476套房,售楼处保洁都比客户多”。 00后比90后少了4700万人,相当于凭空消失了一个上海市的常住人口。
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堆积到7.8亿㎡,加上空置房足够容纳2.1亿人。 河北某新城夜晚亮灯率不到10%,被当地人称为“鬼城样板间”;
河南某地级市库存消化周期高达38个月,意味着现有房子三年都卖不完。 安徽县城开发商哭诉:“我们烂尾楼够全县人住两轮,现在送精装修还得倒贴利息”。
2025年房企偿债规模冲到3万亿,连万科都紧急抛售商业资产回血。 曾经靠“高杠杆”横扫土地的巨头们,如今标语换成“活下去比利润重要”,恒大转行卖新能源汽车,碧桂园跑去种粮食,融创老板被拍到在夜市摆摊卖烤串(后被辟谣是体验生活)。
中央甩出三张底牌:第一张是保障房。 5年600万套保障房加速入市,上海临港新区保障房租金压到市场价50%,直接分流商品房需求。
经历过郑州“最高学历烂尾楼”事件后,2025年全国现房销售占比飙升至26.5%。 深圳土拍新规要求“竞现房面积”,杭州某现房楼盘开盘即售罄,销售直言:“客户宁愿多花10%的钱,也不想赌会不会烂尾”。
60城试点二套房0.8%税率,温州炒房客王女士惨遭割肉:“三套房年缴税7万,挂半年降了80万还是卖不掉,每月交税像被凌迟”。
2025年租房结婚比例突破40%,北京情侣小林和女友的选择很典型:“拿300万买房? 不如花8000租朝阳区智能公寓,剩下的钱环游世界+报MBA班”。
北京新版《住宅设计规范》取消公摊面积,强制每户配新风系统;万科新盘把“收纳空间指数”当卖点,样板间展示如何在小户型塞进30个收纳盒;保利某项目甚至给业主配“数字管家”,能自动提醒物业修漏水。
政策要求“租购同权”后,长租公寓站上风口:万科泊寓全国开业19.8万间,龙湖冠寓年租金收入破26亿。
深圳罗湖的城中村某资本包下整栋旧楼改成长租公寓,主打“月付无押金”,出租率冲到95%。
上海杨浦保利和寓的租客能享受“业主级物业”,快递送上楼+免费健身课;而某些小品牌公寓却陷入价格战,深圳某公寓推出“日租房99元”,被调侃“卷成快捷酒店”。
首付降至15%、利率跌破3.09%,但行内人提醒“三铁律”:月供别超工资40%;打死不碰远郊盘;只买国企现房。
天创优配-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有哪些-炒股配资app-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